• 藥物諮詢 (02) 7728-2123
  •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。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

夏季皮膚問題多 塗塗抹抹「藥」拿捏

秉穎藥師時序入夏,熾熱的陽光讓人睜不開眼,一不小心就曬傷。氣溫高汗流浹背,腋下或背部常不自覺濕了一片,濕疹或香港腳等問題更令人苦惱,自行選購外用藥品塗塗抹抹又總不見效,此時該如何是好?
以下為您介紹夏季常見皮膚問題與外用藥品使用須知。

夏季常見皮膚問題
  • 皮膚曬傷光過敏
    每日的新聞氣象時間總提供[紫外線指數預報],提醒外出民眾採取適當防曬措施,紫外線指數可分為低量、中量、高量、過量及危險五等級,只要在危險級的陽光下曝曬超過15分鐘,就有很大機率讓皮膚出現紅、腫、癢、痛等光敏感反應(Photosensitivity)。傷害人體皮膚的紫外線分為長波(UVA)及短波(UVB),UVA可穿透至真皮層造成曬黑,也是皮膚老化、出現皺紋及皮膚癌的主因。而UVB則造成曬傷,嚴重者還會起水泡或脫皮。擦防曬乳是愛美女性的第一選擇,然而許多人誤以為擦了高防曬係數的產品,就能抵擋一整天,或把防曬乳當作臉部美白化妝品,其他陽光會照射到的部位,如脖子、手臂、背部或 腿部等都沒擦,都可能讓皮膚曬傷。市面上防曬商品多半以SPF值(Sun Protection Factor)表示產品對於UVB的防曬能力,防曬效果的換算方式為SPF乘以曝曬後產生症狀時間,舉例來說,假設皮膚在不擦防曬的情況下約15分鐘後會 變紅,擦上SPF20的防曬品,皮膚大約能延長至300分鐘(5小時)左右才會發紅。不論哪一類產品,只要防曬係數相同,就具有同樣阻隔陽光效果,可依個人需求選擇,如果從事水上活動,應注意防曬品是否防水,並適時補擦。

  • 汗疹濕疹很困擾
    大熱天汗如雨下總令人尷尬萬分,環境不通風或穿著不透氣衣物,更容易使汗腺阻塞,引起汗疹或濕疹。外用類固醇製劑可緩解皮膚發炎所引起的紅、熱、痛、腫症狀,藉由消炎達到止癢效果。美國皮膚科醫學會依照外用類固醇對血管收 縮程度分成七級,第一級最強,第七級最弱,效價越高,代表所需劑量越低,即使是相同成分,不同濃度或劑型,等級也有所差別,本院類固醇藥品品項主要成分效價自高至低排列依序為Clobetasol propionate(可易適泡沫液及戴摩膚軟膏)、Fluocinonide(妥膚淨親水軟膏)、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(舒膚通乳膏)、Mometasone furoate (安膚樂乳膏)、Fluticasone propionate (克廷膚乳膏)、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 (舒膚通膠液)、Betamethasone valerate (臨得隆維膚水溶性軟膏及四益乳膏)與Hydrocortison Acetate(皮質醇軟膏)。許多癢得受不了的病人,常常不管三七二十一,拿了藥膏就塗得厚厚一層,其實醫師選擇的類固醇藥品強度(Potency), 依使用部位與病情嚴重程度而有不同,藥品塗抹方式不當或選用錯誤,反而易產生皮膚變薄萎縮、微血管擴張或色素沉澱改變副作用,延遲治療效果,因此薄薄一層 塗在病灶處即可,未經醫師確診,不建議自行購買使用。使用藥品期間保持皮膚乾爽更能改善病況,外出時可隨身攜帶乾淨的手帕,一旦出汗時趕快 把汗液擦乾。使用止汗劑時也要注意,市面上常見的止汗劑成分為鋁鹽,原理是卡住汗腺讓汗液不冒出來,不是讓汗水完全消失,別把止汗劑當成防曬品狂噴全身, 局部使用在容易出汗的部位即可,在流汗狀態下使用,會讓藥品被汗液沖掉,影響止汗效果,建議在晚上睡前、肌膚乾燥時使用。

  • 黴菌感染癢無比
    高溫潮濕的夏天是黴菌最愛的生長環境,特別在衣服緊密包住的腹股溝,或長時間穿著鞋襪的雙腳更易感染,外用抗黴菌劑可治療皮膚淺層的黴菌感染,像是俗稱香港腳的足癬、股癬、汗斑及灰指甲等,本院藥品品項包含黴可舒乳膏(Butenafine)、允消無黴乳膏(Miconazole)、保溼康膠漿 (Pasca)、四益乳膏(Scheree)、優足達液劑(Sulconazole),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包括暫時性皮膚刺激、乾燥等。由於黴菌感染的常見症狀如紅、腫、癢或脫屑,與濕疹十分類似,某些病人自行購買類固醇藥品使用,卻越擦越嚴重,其實類固醇藥膏無法殺死黴菌,錯用反而抑制免疫反應,讓症狀加重,建議有症狀時請先就醫。用藥期間保持患部通風和乾燥,如香港腳病人可盡量穿著涼鞋或是透氣的鞋子,每天更換吸汗性、透氣性強的棉質襪,避免與他人共用鞋襪,防止交互感染,出入海邊、游泳池等公共場所,記得把腳清洗乾淨,免得把黴菌帶回家。
外用藥品使用須知
夏日氣候炎熱,皮膚問題也相對增多,別以為皮膚外用藥可以「一條擦百病」,上次沒用完留著下次再塗,皮膚的症狀有時看起來相當類似,卻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疾病,治療的外用藥也完全不同,使用前可先詢問藥師、參考包裝上說明或藥品說明書,了解正確使用方式與注意事項。用前記得清洗雙手,洗淨患部皮膚並擦乾,再將藥品薄薄一層塗於患部即可。若無醫師、藥師特別指示,外用皮膚製劑大多限於皮膚外用,不可內服或用於眼、口、鼻內、眼睛四周或黏膜,萬一不小心擠出或倒出過多藥品應丟棄不用,不可再放回容器內以免污染,使用後需緊閉外蓋並洗淨雙手。除冷藏品項外,所有外用藥應貯存於陰涼乾燥處,切勿使用已變色、結晶或過期的藥水或藥膏。保持皮膚乾燥清爽及良好衛生習慣,若皮膚出現不適症狀,最好就醫診治,以免延誤病情。